以色列和伊朗已经连续打了6天盈配资,战场局势依旧在持续升级,丝毫没有缓和的态势。
一开始,以色列打击伊朗时,主要目标是伊朗的核设施和军事基地,但这几天,包括伊朗国家电视台和能源设施在内的诸多非军事目标也成为了以色列空袭的对象。
很显然,在重创伊朗之后,以色列的预期目标也更大了,不只是要消除伊朗的核能力、削弱军事实力,还想摧毁伊朗陷入瘫痪,今后无法在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至于伊朗,虽然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依旧拥有反击以色列的能力,尤其是伊朗手里的高超音速导弹和弹道导弹,是以色列难以招架的利器,近期以色列国防军总部、摩萨德总部大楼遭到打击,海法炼油厂陷入火海,就是例子。
因此,在双方都有底牌、且拒绝轻易妥协让步的情况下,伊以冲突恐怕会进一步升级。
关键时刻,3件值得关注的大事发生了。
第一件事,特朗普算盘落空了!伊朗拒绝投降。
17日,特朗普公开发声,要求伊朗“无条件投降”,并称他现在没有太多心情与伊朗谈判,美国的耐心正在耗尽。
另外,多家美媒还披露,特朗普目前正在考虑一系列选项,包括加入以色列对伊朗的空袭。
18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全国讲话,表示伊朗绝不会投降,并警告美国,其发起的任何打击都将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而目前美国在中东采取的任何行动,都有可能引发“中东的全面战争”。
言下之意,面对特朗普的施压,以及美国可能“参战”的情况,伊朗也拒绝妥协,若美国选择参战,那么美伊很可能爆发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之前,伊朗便公开警告美国和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切勿为以色列提供帮助和支持,否则他们在中东的军事目标和船只将成为伊朗的打击对象。
更要注意,在伊以冲突爆发当天,五角大楼便下令,地中海等地的美军战斗机、美军舰迅速向伊以方向部署,而原计划访问越南的美军“尼米兹”号核航母也紧急掉头盈配资,赶赴中东了。
18日,船舶追踪平台数据显示,“尼米兹”号航母在前往中东过程中,关闭了应答器、停止了传输位置信息,以一种“静默、潜行”的姿态奔赴中东。
直白点说,现在“尼米兹”号航母在哪,最终会在哪进行部署,现在谁都不清楚,而这种未知与不确定性,或许会令伊朗倍感不安。
可见,对于伊以冲突,美国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这对紧张局势而言,显然是一个坏消息。
然而,正当美国态度悄悄转变之际,俄英法等国也在纷纷选边站。
第二件事,英法德已开始选边站,俄罗斯做好“最坏打算”。
18日,普京在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通话后表示,两国对伊以冲突表示了严重关切,并称俄罗斯愿意为推动伊以对话和停火提供斡旋帮助。
在这之前,普京与特朗普通话时,也表达了愿意充当伊以冲突调停人的想法,并得到了特朗普同意。
不过,在G7峰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便公开反对了“普京充当伊以调停人”的提议,且没有提供反对的理由。至于英国和德国,虽然没对此事做出回应,但英国已经向中东派兵,而德国则呼吁伊以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走向失控。
可见,美英法德等国在伊以问题上已经纷纷开始选边站了,而普京再次释放愿意充当调停人的信号,但究竟能否成功介入调停并取得成效,目前还是未知数。
此外,伊以局势升级,俄罗斯下令从德黑兰撤侨的同时,也做好了在以色列境内的“最坏打算”。
18日,俄罗斯驻以大使维克托罗夫表示,如果伊以局势进一步升级,那可能会将俄驻以色列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出。至于会迁到哪里,俄方并未透露。
不过,从俄英美等国相继从伊朗、以色列境内撤侨的举动来看,各方都有意识到,短时间内,伊以冲突恐怕不会轻易平息,甚至还有进一步升级并走向失控的可能。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色列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第三件事,伊朗的对手不止一个?以色列终于承认:打伊朗的,不止我一个。
18日,以色列国防军公开表示,以军在伊朗境内一共袭击了1100多个目标,而这些打击是在“与多个国家的协调和配合下完成的”。
至于是哪些国家,以色列并没有明确说明。
不过,13日凌晨,以色列数十架战机千里奔袭,突袭伊朗多地,这么多战机越过多国领空,但却没有被发现,不用想也知道,以色列背后显然有“高人相助”。
并且,颇有“此地无银三百两”意味的是,伊以冲突爆发后,美英法等国都曾公开表示,没有参与以色列对伊朗的空袭。一开始,外界还对美西方的回应没什么感觉,但如今以色列主动承认:打伊朗的不止他一个,还有多个国家配合与协调,这相当于是“不打自招”。
由此也能看出,伊朗如今所面临的对手,不只是以色列一个,甚至已经陷入了被“包围”的处境。
再结合,如今美英密集向中东派兵,不排除伊以局势持续升级之下,中东全面冲突爆发的可能。
眼下,中东局势仍在持续生变,而美西方无疑成了最大变数与风险。
山雨欲来风满楼。且看后续局面会如何发展吧。
金御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